【石屏山人语】岳麓书院留名不题字,很明智!
朱汉民告诉记者说,早在10余年前,胡锦涛到湖南考察时,就表示希望到岳麓书院参观,因公务繁忙未能成行。卸任后的今天,在时间相对充裕的情况下,胡锦涛才如愿前来岳麓书院参观。参观过程中,岳麓书院工作人员备好纸笔,请胡锦涛题词。胡锦涛予以婉拒。在工作人员的再三请求下,他最后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并落上日期。(新华网2014/04/10)时间过得真快。一晃,十余年过去了。已有闲情的前领导人终于如愿到岳麓书院参观。
十二年前,长沙读书。四年里,河西也去过数次,居然无那想法到岳麓书院去玩一玩。现在想来,引为憾事。
不过,那时咱若去了,也不过是个想着办法逃票的普通游客而已;今日若去了,也仍不过一个不会想法逃票的普通游客而已——与人聊起,只能说,我去过岳麓书院。如此而已。
胡先生去,自是不同。尽管,我们知道,卸任之后的他,低调行事,实乃中国最普通的公民一个。然,毕竟是前任国家领导人。就比如,邓小平说,我是人民的儿子,很多人民仍谦虚地称尊称他为邓爷爷一般。礼遇,还是免不了的。
于是岳麓书院的工作人员,依着常例,备好纸笔,请胡先生题词。被婉拒。再三请求之下,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,并落上日期。
不知岳麓书院是否有些失望。但胡先生的作法,无疑是十分明智的。
百度百科岳麓书院词条里,录有楹联二十七副。最著名者,无过于悬于正大门的“惟楚有材,于斯为盛”。若加上各种匾额碑刻。千百年来,书院里名人名言名句名词,估计不下百处。便是领导人们的,查了一下,计有毛先生泽东题的“爱晚亭” 、胡先生耀邦题的“尊重知识”、朱先生镕基题的“千年学府”、李先生鹏题的“楚材斯盛”。另有江先生泽民,没有题词,只留下签名及日期(名里加先生,抗过敏)。
正所谓是眼前有景道不得,前辈题词在上头。写什么好呢?能写得比他们更好吗?若不能,何必写来任人评说呢?
何况,远眺北去如斯夫的湘水,想着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的古训,作为注定留下争议的政治人物,惜墨如金,不但是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求题词者负责。
七次毁于战火又七次重建,千年间,屹立不倒的,不是那些砖石的院落,而是那些薄薄的纸书。之所以毁而复建,不是为了留存那些名人题字,而是要传承书院的风骨精神。
名人仰慕书院,乃游岳麓;而非书院需要仰仗名人,方能生存。胡先生不愿题词,意在成全书院的名节,或许也是其考虑之一吧。(屏山石2014/04/10)
黑沙盒子 http://www.heishabox.com
页:
[1]